3/30/2009

輔助測試工具(2) - COMARK

至於溫度方面的量測,就有不少選擇了,利用軟體來監控GPU溫度有以下幾款,
1. RivaTuner
當然RivaTuner能做的事不只是溫度的監控,還可以做超頻的調校等。
(免費下載)

2. GPU-Z
跟CPU-Z沒啥關係,但是看顯卡的資訊算是必備的軟體(簡單好用免費又綠色),當然也可以紀錄GPU溫度。

3. EVEREST
需要付費的軟體,可以顯示系統(幾乎)所有的(軟/硬體)資訊。

4. FurMark
溫度壓力測試軟體,免費的,但是顯卡風扇或是機殼散熱如果不好,請勿輕易挑戰(笑)。

硬體方面,畢竟GPU的溫度由軟體就可以搞定,所以量測重點主要放在出風口的熱風溫度以及散熱鰭片間的溫度。需要的是快速方便(for General Purpose)的溫度計,當然靈敏度不能太差。
所以還是請在香港的朋友幫忙買了個COMARK N9005工業用溫度計。

溫度計本體適用Type T (±0.5°C誤差) or Type K (0.1%讀數±0.2°C誤差)的熱電偶探棒(Probe)。
所搭配使用的是AK27M(Type K)探棒,可量測溫度範圍為-100°C to +250°C,反應時間0.4秒。

相信搭配這組溫度計,所量測的溫度數據應該是相當可靠。


-火山出品


--
非經本人同意,請勿轉載。謝謝
--

輔助測試工具(1) - Watts Up?

關於顯卡的量測,除了fps外,就屬於"功耗"以及"溫度"了。

功耗方面,雖然市面上買的到海韻(Seasonic)的電力天使,但其功能稍嫌陽春,所以筆者請在美國的朋友幫忙買了由美國Watts Up?公司所製造的Power meter, Watts Up?Pro
當然,電力天使能做到的,Watts Up?Pro也能,而且更加精確,嚴格來說,這類型的Power meter都是量測平台的整體功耗,所以往後的評測文中,所量測到的數據是包含整個平台(CPU/RAM/音效卡等等)的總功耗。

Watts Up?Pro的另一項特點是,可以藉由USB傳輸所紀錄的資料到主機上,並且最高可紀錄32000筆資料,並且產生圖表。
上圖表是在Mobile 01上所發表的一篇評測中GTX260 3-Way SLI的功耗表現。
([評測]最強對最強!!3Way SLI對CrossFire)

Watts Up?Pro所紀錄的功耗變化,原始資料(log檔)會是這個樣子的,

(點圖可以放大。)

Watts Up?Pro 可以說是個好物,可惜的是台灣並不好買就是了。


-火山出品


--
非經本人同意,請勿轉載。謝謝
--

3/25/2009

測試平台 (Intel X58)


首先呢,上一代的測試平台將正式功成身退了 ( ASUS的MAXIMUS EXTREME (Intel X38)以及CPU QX9650 ) 往後的測試如果沒有特別註明,都將以下述平台為標準。

= CPU =
(點圖可以放大,上圖取自Intel官方網站,版權為Intel所有。)
i7 965。

盒子上的規格。

CPU !(點圖可以放大)

i7的好夥伴,原廠風扇是也!

= 主機板 =
MAXIMUS EXTREME 的繼承人,ASUS的RAMPAGE II EXTREME。(官方規格)
(點圖可以放大,上圖取自ASUS官方網站,版權為ASUS所有。)

i7 LGA 1366 Socket。
PCI-E和PCI插槽。

DDR3 Slot。
銘牌。

= 記憶體 =
Corsair的Dominator CM3X1024-1800C7DIN模組(DDR3-1800),因為這款RAM在Corsair的官網上已經找不到資料了,所以這邊附上Tom's Hardware對這款記憶體模組的介紹。
基本上測試的平台是不做任何的超頻,所以記憶體時脈還是設定在DDR3-1333 (9-9-9-24)。

只用三條RAM

=電源供應器=
PC POWER & COOLING公司的TURBO-COOL 1200 Watt ESA電源供應器。
1200 Watt!

=CPU-Z= (1.50)
(點圖可以放大,CPU和RAM皆預設時脈,不超頻。)


-火山出品

--
非經本人同意,請勿轉載。謝謝
--

3/10/2009

淺談 - fps -

fps (Frames Per Second)的縮寫, 也是評量顯卡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。
(詳細介紹可以參見
維基百科)

而量測fps的行為我們可以稱之為"
Benchmark", 一般常見的Benchmark約有下面幾種。

= 第三方(權威)軟體 =
一般大眾最耳熟能詳的就是由Futuremark公司所出品的3DMark系列。(3DMark Vantage為目前最新版本) 。

優點: 全方面評測(包含CPU及GPU綜合性能指標), 操作容易, 取得容易等等。
缺點: 分數無法全面代表遊戲性能(所以才有人說3DMark又不能拿來玩)。

= 遊戲內建Benchmark Tool =
很多遊戲推出的時候,會有其內建的Benchmark Tool, 例如Company of Heroes系列, Crysis系列和F.E.A.R.等等的遊戲。

優點: "貼近"遊戲性能, 方便等等。
缺點: 有時DEMO或是遊戲patch皆會隨著版本提升而有所不同。

= 使用Fraps軟體 =
Fraps是一套很方便的軟體, 可以即時顯示目前遊戲的fps, 也可以用來記錄某一段遊戲的fps變化。

優點: 精確顯示及記錄fps。(某方面來說, 用Fraps來記錄的fps最能真實呈現顯卡性能, 缺點如下)
缺點: 由於手動誤差, 無法100%精確比較兩張卡同場景的fps變化; 容易做假(尤其以某一張遊戲截圖就顯示其fps)。

其實無論fps的多寡, 必須先有的認知是, fps皆為"相對"參考的值。

譬如CS之類的遊戲, 高手通常都要求要有60fps以上的水準, 假如兩張卡的表現分別為32 vs. 28, 這並不代表前者勝, 在使用族群裡, 32與28皆為不及格的水準。

又譬如說Warhammer Online之類的MMORPG, 測出結果為70 vs. 65 (非副本團時), 並不代表這個fps表現會出現在100+人以上的國戰。

最後一個例子, 譬如Crysis之類的遊戲, 如果測出21 vs. 16 (1920x1200, 4XAA, High), 並不代表前者勝, 這個fps的意義僅是告知"這兩張卡在這個設定下都是一樣不能玩"。

- 火山出品


--
非經本人同意,請勿轉載。謝謝
--

第一篇文章

= 緣起 =
筆者是個熱愛顯示卡的業餘玩家, 對於顯卡性能的評測相當有興趣, 也常自己東玩玩, 西測測的。在這個人的部落格中, 將持續分享自己所做的顯卡評測與心得。

= 發表過的文章 =
之前曾在台灣相當知名的3C網站MOBILE 01發表過數篇文章; 有空將會把這些文章移到這個空間

[評測] GTX260/GTX280 SLI vs. 4850/4870 CF 大亂鬥

[評測]最強對最強!!3Way SLI對CrossFire

[流言終結者]96GSO vs. 4670

將來還是會持續發表這些相關的評測,還請各位先進不吝賜教

- 火山出品